【倒计时5天】体育总局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班

发表时间: 2024-04-05 作者: 新闻中心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手机、网络等高科技电子学习与娱乐方式,取代了捉迷藏、扔沙包等户外活动。静态的生活方式给儿童青少年带来诸多健康风险,肥胖、近视、成年后的慢性病,身体姿态异常与脊柱健康等甚至会影响其成年后的健康寿命。

  自 2021 年中考改革以后,各地均在升学考试中上调了体育考试分数,体育教育受到与主课相当程度的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需求开始放量增长。目前全国已普遍实施体育中考,分值在 30 分到 100 分之间,2021 年起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均已增加,且增幅较大。云南省已将体育中考分值上调至 100 分,与语文、数学、英语同分。其他省份也都在逐步调整优化体育素质评价内容及分值,河南省全省提分至 70 分,广州市由 60 分提升至 70 分,北京市由 40 分提升至 70 分,石家庄市由30分提高到50分。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也纷纷出台“双减”落地政策。“双减”政策落地,让课外学科类培训机构逐渐消失,属于非学科的体育类培训迅速升温,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数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 8 个方面任务,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推动体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等。这一政策文件再次直接带动了中国体育产业新一轮的增长。

  2021年9月6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非学科类人员(体育类)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将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星级评定工作,定期发布白名单、黑名单,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将迎来规范发展。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明白准确地提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至少持有一个证书。中小学校在完成教学计划后,应因地制宜将体育场地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可组织学校体育社团或遴选合乎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机构等为学生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教育部此前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要求,非学科类人员(体育类)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将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星级评定工作,定期发布白名单、黑名单,校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将迎来规范发展。

  2022年1月,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完成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础要求》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7.2执教人员资质中明确了:

  7.2.1应在醒目位置公示执教人员的姓名、照片、从业年限、职业资格证书及编号、学历、取得成绩、收费标准等信息,信息公示模板参见附录B。

  e) 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7.2.4在校大学生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活动的也应具有7.2.2所规定的证书。

  7.2.5从事某单项运动培训的执教人员应持有7.2.2所规定的该单项运动相关证书。

  7.2.6教练团队宜持有其它有效证书,包括体育院校或体育专业的学位证书、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等。

  2022年2月7日,北京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北京市体育培训机构综合监管合规手册(2022年)》要求,线上或线下方式开展课外体育培训的执教人员应按照《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持有以下至少一种证书:1.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3.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4.体育教师资格证书;5.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

  2022年2月9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动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外培训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组织协调,重点负责对无证经营、违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收费规定、违规举办竞赛及其他违法违规情况做监管执法,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2022年2月15日,江苏省体育局出台了《江苏省青少年(幼儿)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明确,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加强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规范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配备与培训项目和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练员应提供国家认可的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具备与培训项目相符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所提供的证书可通过政府官方平台查询核实。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公告》提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2022年3月23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进入学校、青少年宫开设公益性课后体育兴趣班。支持学校、青少年宫和社会力量合作创建公益性体育俱乐部。

  校外体育培训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迎来政策红利的同时,持证上岗、规范监管也将逐步加强,为广大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培训创造更好的环境。

  为了给儿童青少年提供科学、精准的体适能训练指导与服务,促进青少年提高体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祖国“花朵”健康情况,作为“体医融合”、“体教结合”的有力抓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牵头主办了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班。培训面向各从事儿童青少年体适能从业人员、健身教练、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退役运动员、及孩子家长。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Level1)”线上培训成为培养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基层教练人才的新平台。

  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level1)线上培训班”课程自去年上线万人,并受到社会各界肯定。该课程是内容完善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与培训体系,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培行业树立了标准。

  【生态体育】体育场馆园区小镇综合体投资设计运营规划,康养文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