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民营经济艰难转型调查

发表时间: 2024-03-07 作者: 知识问答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对我市的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的生存状况很看重,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关心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日前,由海口市工商联与本报及部分非公企业家组成调研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对我市的非公经济形势及状态来了解和剖析。目前海口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一些问题?又有何解决之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前,以允许民营经济大发展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了启动发展期;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到2007年,以鼓励民营经济大繁荣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期;第三阶段则是从2008年到之后一个较长时期,主要标志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速,民营经济进入科学发展时期。

  但是,海南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建省初期就遭遇了房地产泡沫,使得整个海南的民营经济发展整整落后全国其他省市一个周期,从2007年才进入第二阶段即加速发展期,包括海口。经过8年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海口民营经济在数量上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面临缺地、缺资金、缺仓

  储、缺物流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海口现在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都有转型升级、扩大发展的意愿和需求。这些迹象也表明,海口民营经济已完成了加速发展期,即将进入第三阶段,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的十字路口。就海口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调研小组经过当地考验查证和综合分析,认为有5个具体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海口市在中心城区有大大小小的除菜市场外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商业市场37个,其中建材市场(不含家具城)就有22家,大型批发商业市场1家(南北水果批发商业市场),这些市场不同程度存在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老旧、物流方式原始、交易方式落后、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服务缺失等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不改变这种现状,企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就无从谈起。

  前的海南建材家居行业缺乏有效规划和引导,还基本处于零星松散的阶段,卖场布局不合理、建设规模小、专业化不强、服务水平不高、高端品牌缺乏等问题突出。这就造成这一产业难以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

  从国内外数十年来大中城市的都市化发展过程来看,将专业市场和大型批发商业市场搬离中心城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海口市应启动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和大型批发商业市场外迁工作,尽快形成较为合理的商品专业市场集聚发展格局。

  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口市关于推动专业市场和大型批发商业市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实施建议》,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市商务局牵头、有关部门和各区参与,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原则,并出台相关配套和鼓励优惠政策,以确保3年内完成搬迁工作。

  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模式创新的源泉,单一的交易功能将被以交易、加工、物流配送、仓储和商业商务为核心的多功能布局所替代。

  上述市场外迁后,原有地块既可以改为日用品或小商品批发商业市场,也可以建设新型城市综合体、高端商业或商业次中心,还可以建设公共绿地美化环境,为周边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市总计有工业公司223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165家,园区外工业公司为2056家,占全市工业公司总数的92%,一方面工业园区企业装不满,另一方面,园区外又有大量工业公司(占全市9成以上)却进不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不断向周边蔓延,不少工厂与居民区犬牙交错,这不仅使得工厂的发展受到限制,而且居民的生活和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聚、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园区进园门槛标准设置太高等原因,园区外大量企业进不去,产业难以集聚,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

  海口市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海口市主城区工业公司退城进园实施意见》,由市领导挂帅、市科工信局牵头、各区和各工业园区参与,按照“政府导向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政策激励与依法约束相结合、注重效率与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早搬多奖、快搬快奖、逐年递减”的奖励办法,并出台相关配套和鼓励优惠政策,以确保3年内完成搬迁工作,以促进城区工业公司向园区集聚,为产业集群

  海口主城区要采取“退二进三”战略,积极地推进“区中园”“特色园”“专业园”建设,着力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退二进三”即让第二产业从主城区退出,引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在保税区和高新区内部或周边统一规划建设类似于“小企业产业园”的“区中园”“区边园”,作为“退城进园”工业公司的主要承接地。另一方面要利用搬出去企业留下的旧厂房旧建筑,改造或

  改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各类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有关部门要鼓励支持民营工业园、创业园参与工业公司“退城进园”工程,并出台相关奖励及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将民营的金鹿工业园纳入小微工业公司“退城进园”主要承接地,支持金鹿工业园提出的用地申请,使其逐步扩大规模以容纳更多的小微工业企业。

  2009年6月,骑楼老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街”。骑楼老街在过去是因商而建、因商而兴,商业应该是骑楼的根,而百年老街,历经沧桑,承载着历史和传承,文化又

  遗憾的是,目前骑楼老街的保护开发存在“重建筑轻商业、重改造轻运行、重招商轻营销”的问题,导致投入大却收效甚微。与海口骑楼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国内广州、梧州、厦门的骑楼改造开发和南京1912仿古街区的成功打造,都是在先做好文化规划和商业规划的基础上再去做建筑规划,最终带来的是商业的大繁荣。

  骑楼老街的改造应在旅游、文化、商业这三方面资源巧妙融合开发上做足文章,要在做好开发模式、项目运营模式及市场营销模式的基础上,争取打造成为海口甚至海南骑楼(夜色休闲购物+南洋风情体验)文化旅游区,这是骑楼老街开发能否取得关键性突破的根本性方向与目前工作的切入点所在。

  众多且情况复杂,光靠一两个部门无法妥善处理好很多问题,因此,可优先考虑成立一个由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参与跨区的骑楼老街管委会,统管骑楼老街的改造和运行,同时出台《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条例》,通过立法统筹政府管理资源,形成合力,促使骑楼老街得到有力保护和科学发展。

  家3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落地和挂牌工作,市旅游委应将骑楼老街纳入旅行社奖励线路中,让更多来海口旅游的游客通过骑楼看海南,使骑楼真正成为游客和市民购物、休闲娱乐的天堂。

  同时还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骑楼开发,并出台有关政策,确保参与保护开发的民间资本有回报。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用地难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于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由于资金紧缺、

  规模制约、用地量小,几乎不可能进入工业园区拿到土地建厂。同时,在用地这一领域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土地审批时间长、闲置土地处置

  难、工业用地价格高等一系列“附加”问题。不破解这一难题,大量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海口市经济的长远繁荣,都会受到极大制约。

  政府应出台《关于加强小微企业用地保障工作的实施办法》,规定每年从国家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专项安排10%的用地指标用于一部分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并明确每年小微企业“专供地”的落地方式、保障对象等具体事宜。

  而且,要逐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对于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的小微企业,可直接签

  订变更协议,不再收取土地价款。对于符合规划并占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际建厂5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可根据公司需求,依法为其办理用地手续。

  对因政府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改造,需要搬迁的小微企业,经市政府批准,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能够使用协议出让或租赁的方式,在规划确定的工业聚集区内

  主管部门要鼓励小微企业向空中、地下发展,对小微企业用地符合城乡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且满足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压缩绿化面积和辅助设施用地,扩大生产性用房或在原有建设用地上加层改造、提高容积率的,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行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小微企业租赁标准化厂房。

  2014年9月,筹备已久的由市工商联主导的“海口市非公有制企业服务平台”在海口正式上线。一年来,该平台致力于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化、协同化的公共服务,并为企业与服务机构之

  间架构一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沟通服务桥梁。除此之外,海口市还有其他一些从事民营客户服务的平台及相关机构。

  平台。总体来看,部分相关机构能力参差不齐,规模偏小、实力较弱、人才缺乏,急需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依托政府门户网站等公共服务枢纽平台,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整合重组。

  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成立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市科工信局负责,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教育局、市工商联参与,成立推进和管理机构,具体落实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工作。

  去年上线的“海口市民营企业服务平台”应该升级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参与、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来建设覆盖全市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快捷、方便传达国内外政务信息和商务

  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展示、宣传、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成为政府、中小微企业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服务平台应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反映渠道,全天候为公司可以提供咨询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投诉建议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